長典新聞
ChangDianNews
記錄的是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分享的是逐夢的快樂!
首 頁 / 資訊
合作熱線
0571-89967777
集中帶量采購即將啟動,高值醫用耗材大降價來了!
發布時間:2019-08-02 12:00:00 點擊率:2013 通訊員 :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確,將理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體系,完善全流程監督管理,凈化市場環境和醫療服務執業環境,推動形成高值醫用耗材質量可靠、流通便捷、價格合理、使用規范的治理格局,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然而,與藥品相比,高值耗材范圍非常廣,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編碼體系,因此在招標采購、醫保支付、價格監測、基金監管等方面都有著不小的難度。為此,國家醫保局在今年6月上線試運行的醫保業務編碼標準動態維護,其中關鍵的一點是:統一了全國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
李滔指出,通過統一編碼和分類可以實現“三可”,即“可比較、可監管、可分析”。具體來說,“可比較”是通過統一分類和編碼實現各地、各醫療機構之間數據的互認,推動高值醫用耗材在地區間、醫療機構間的數據比較,信息公開透明。“可監管”是可以強化對生產流通使用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促進各部門聯動共同做好監管。“可分析”是可以實現國家和各省市之間高值醫用耗材的數據互通,開展大數據分析運用,提高治理能力,也可以大大減輕企業在各地招標采購環節重復報送產品信息的壓力和負擔。
其最大的特點是規范了醫用耗材的分類目錄,實現了“一品一碼”,在推進高值醫用耗材招標采購、支付、監管全過程的信息都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為全面深入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李滔透露,下一步考慮,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備案的單獨收費醫用耗材均應積極參與產品信息維護,“凡是產品信息不按照統一的分類和編碼進入醫保系統的,以后就不能在全國各省和國家平臺上進行招采,也不能進行醫保的支付。”
集中帶量即將啟動
除統一耗材分類和編碼外,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還要將單價和資源消耗占比相對比較高的耗材作為重點的治理對象。改革方案提出,要完善分類集中采購辦法,公立醫療機構在采購平臺上須公開交易,探索開展集中或者聯合帶量采購,取消耗材加成,實施零差率。同時完善醫保支付政策,引導醫療機構主動降低采購價格。
李滔也表態指出,集中采購是降低高值醫用耗材價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帶量采購、招采合一”的辦法有助于健全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形成機制,在保證質量和供應的前提下,能夠促使價格回歸合理水平,而且能夠有效治理帶金銷售的問題,凈化行業環境。
如作為高值醫用耗材的帶量采購試點之一的安徽,就遴選分別占2018年省屬公立醫院骨科植入(脊柱)類、眼科(人工晶體)類高值耗材采購量70%、90%的產品展開試點,以“采購使用量不低于2018年該產品量的80%”作為談判籌碼。日前該省醫保局公開了談判降幅,骨科脊柱類材料國產品類平均降價55.9%,進口品類平均降價40.5%,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人工晶體國產品類平均降價18.1%,進口品類平均降價20.9%,總體平均降價20.5%。按2019年上半年該省骨科脊柱類和人工晶體類產品網上采購額測算,預計談判議價后,兩類產品年節約資金分別為3.7億元和0.29億元。
業內人士推測,安徽、江蘇等省份的試點或鋪開,更大范圍內的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即將到來。李滔也表示,將要建立醫藥集中采購平臺,要求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采購必須在平臺上公開交易、陽光采購,并結合高值醫用耗材自身的一些特點來研究制定相應的集中帶量采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