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ChangDianNews
記錄的是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分享的是逐夢的快樂!
首 頁 / 資訊
合作熱線
0571-89967777
5藥企獲批定點生產3類短缺藥專家稱還需配套
發布時間:2016-06-30 12:00:00 點擊率:1277 通訊員 :6月27日,國家衛計委藥具管理中心發布的《2016年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藥品定點生產企業招標評審結果》顯示,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等5家藥企獲批定點生產3類短缺藥。
今年4月29日,政府部門開始為2016年9類短缺藥定點生產企業進行招標,通過招標選擇生產企業,為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公立醫院供應定點生產品種。目前,9類短缺藥中的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以下簡稱魚精蛋白)已恢復市場供應。
因定價低廉,曾經一度供應困難的“救命藥”、短缺藥在定點生產的模式下有望破局,不過專家稱,定點生產的方式還需更多配套措施,否則效果難以顯現。
企業生產無動力
今年以來,各地不斷傳出有不少廉價藥和救命藥陷入短缺狀態。許多地方醫療機構反映急(搶)救藥品短缺、脫銷斷貨的現象時有發生,如解救農藥中毒的氯解磷定、搶救休克用的去甲腎上腺素、搶救肝素導致出血的魚精蛋白等藥品頻頻告急,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以魚精蛋白為例,它是開展心臟外科手術等的必備藥品,現在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和北京悅康凱悅制藥公司兩家企業可以生產,但今年多地反映其供應緊張、甚至斷貨。據了解,因魚精蛋白藥典標準修訂,企業自2015年底暫時停產,并從市場上召回了相關批次藥品,導致暫時性供應短缺。
魚精蛋白正是在今年4月29日公布的定點生產短缺藥招標的一種。5月10日,國家衛計委藥政司發布公告稱,目前魚精蛋白藥品藥典標準修訂已完成,國家衛計委、食藥監總局、工信部等正密切協調配合,推動恢復生產,預計5月底前后即可向市場供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5月31日魚精蛋白已恢復市場供應,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已于當日向市場投放38萬支;北京悅康凱悅制藥公司恢復生產的首批19萬支也已進入上市前檢驗階段,將于6月中下旬恢復市場供應。
“調研發現,導致急(搶)救藥品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原材料產量減少、原料藥供應不足的問題,也與質量標準提升和原材料、人工等價格上漲、生產線要求提高、企業生產成本逐年上升有關,企業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供應意愿下降。有些藥品由于用量小、臨床需求不確定致使供需難以有效銜接。”國家衛計委在2015年1月份就已經認識到,短缺藥出現的實質是制藥企業難以從中獲利,因此很難有動力去進行生產。
配套措施未跟上
以6月27日公布的短缺藥招標結果為例,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生產的地高辛口服溶液價格不過32.2元/瓶,而由哈藥集團制藥總廠生產的注射用對氨基水楊酸鈉,價格更是僅為5.9元/支。在低廉的價格以及用量又相對較小的條件下,企業的積極性到底該如何激發呢?
事實上,國家在2012年時就出臺了《關于對用量小、臨床必需的基本藥物品種實行定點生產試點的實施方案》,表示試點品種價格采取政府定價管理,應保證生產企業合理盈利,調動生產企業的積極性;同時各地公立醫院采購定點生產范圍內的基本藥物品種時,優先按照國家發改委確定的統一價格采購定點生產企業生產的品種。
但是,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負責人史立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定點生產對解決短缺藥問題仍效果不大,“2007年就開始嘗試定點生產,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幾家定點生產企業是真正獲利的。主要在銷售層面出現了問題,一個是價格越來越低,第二則是醫療機構不愿采購,即便采購了一些醫生也不愿用,第三是存在一些拖欠藥款的問題。”
史立臣表示,定點生產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應該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第一是定點生產,第二是掌握醫療機構的用藥需求,在安排生產后就必須采購,甚至可以提前打款,這樣才能保證市場上低價藥的存在。”